“总是播种,常常期待,有时收获。”现就读于美国明德蒙特雷国际研究院的2019级毕业生赵元琪这样寄语学弟学妹们。在校期间,赵元琪硕果累累,曾获得一等奖学金、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一等奖、“外研社”写作大赛省级一等奖等荣誉。
当前正值毕业季,这既是一段旅途的终点,也是另一段旅途的起点。对于应届毕业生而言,他们当中有的人即将要迈入工作岗位,有的人要继续研学深造。而对于即将升入大四的同学,他们也将再一次站上人生的十字路口。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道路?让我们听一听赵元琪的分享。
本科学习
我的本科生活可以说只围绕英语学习和翻译展开。大一大二是基础语言能力(听说读写),大三大四重点放在翻译。
在本科阶段,我几乎都在刻意练习。一是让自己沉浸在密集的语言环境中,因为我喜欢听播客、小说、评论类等内容,所以会特地去找英文版听,也会搜罗感兴趣的广播剧磨耳朵,当通勤路上的背景音乐。二是有意识地学习,每天围绕外刊精读、新闻听写、回译、复述等基本练习。虽然听起来比较乏味,但是很多时候是碰上了自己特别喜欢的材料,就自然想记住类似的表达,于是会把积累到的句式丢进笔记知识库里。
对于翻译专业学生来说,需要建立起自己的表达库,时常复习。我在日常学到好的句型、搭配、词组也会特意运用到每周的课程作业里,比如写文章段落时就尝试加入近期新学的表达,主动调用。在积累和阅读外刊的过程中最忌讳只注重笔记、忽略内涵,当下理解的内容走马观花,完全记不住。这也是为什么“输出”很有必要。其实每天上专业课也可以是一次不同形式的应用和自我检验,比如口译课这周的主题是政府类政策文本,那这段时间可以自己集中练习此类文本,把课堂练习和作业当作这一段时间的小测。毕竟课堂是有反馈的,闭门造车一段时间就需要在下一段调整和修正。那段时间对我来说上课反而像休息,自己课后安排起来要忙得多。
(赵元琪本科时期分话题语料整理)
本科时期部分翻译表达积累(导入Anki记忆)
这里要感谢郑宇帆老师,小美课上给了我很大鼓励,每次的反馈非常精准,也是我上课很大的动力。Language is shared by all。学习语言仍旧在于碰撞和交流,要多多犯错,多听反馈,输入高质量的内容,建立审美。怎样的语言是好的语言,词汇用得恰不恰当,长句嵌套的表达是否对当前文本适宜,受众又偏爱什么样的语言风格……这些认识都需要指引和交流,才能慢慢建立起来。
因为需要反馈所以我也常参加校外比赛,我认为语言学习还是需要密集的刺激,否则就要靠“无欲则刚”的练习,而后者明显更难坚持点。在写作、演讲、辩论、等多方刺激下才能更清楚学习语言的兴趣点。是想开启更多求职机会?是想成为表达者,传递内容?还是对文学热爱、对西方文化感兴趣?
我的经历大多限于语言练习。因为放弃参加多数专业外的活动,对于探索其他的可能性比较受限。建议现在仍在读书的同学可以多多尝试。学习语言,如果是喜欢对文字本身精雕细琢,要做好长时间阅读、研究的心理准备;如果只是喜欢表达,把语言作为工具,就需要发展更核心的能力,传达的内容和比媒介形式更重要,这些考虑都涉及到今后的职业发展目标。
申请专业
翻译对我来说是一种很有意思的身份转换,借此我可以接触政府发言人文本,了解最新的技术发展,对世界经济趋势作出种种评论,但是它的内核始终在于原本的作者内容。作为学习者,这是非常好的学习机会。因为可以站在不同视角,拓宽知识面,甚至揣摩、贴近那些专家作者的意图。“Know little about everything”的这种知识广度是很吸引人的,能够满足很多好奇心。
在我升学的那年Generative AI面世给翻译带来了一定冲击,我相信高质量的会议翻译仍旧需要,甚至更为稀缺,但低端翻译一定会被取代,并且无论怎样,译者都需要拥抱新的技术形式,在翻译技术的加持下进行革新。由于学习需要经常刷海外新闻社媒,所以那年我第一批就试用了AI,并且还借助它的批改做了一段时间的语言练习。出于对科技和广泛就业面的考量,我在升学时选择了本地化专业,结合了技术、翻译、管理的领域,在提供翻译教学的情况下,学习海外的本地化技术,主修课程除了基本翻译课外,还包括基础编程、视听本地化编辑技术、本地化项目管理等等,毕业有留在client side科技企业做本地化或者在language service side做语言类PM等。整体很实践,职业导向很明确。
升学经历
23年的申请季除蒙特雷翻译和本地化之外,我还拿到了利兹等其他英国高翻院的口笔译offer。翻译专业的申请相较于其他文学类、教育类的专业更看重核心的英语基础,几乎都需要额外考试,个人认为也更公平,只要语言能力过硬就能申请上好的院校。我在雅思8分之后提交申请,基本上都拿到了面试机会,至于之后面试考察的就是基本的语言和翻译能力,看长期积累。
在升学中不乏有一些语言水平很高但翻译能力一般,或者翻译能力不错,但仅限于笔译的情况。语言能力和翻译能力是两回事,即便语言功底好也需要长期的练习,所以不用妄自菲薄也不要盲目自信。
在蒙特雷学习翻译有很多从国内北上外等外国语院校跳级的翻译学生,我发现他们多数有自己的一套积累方法。对于没有太多工作经验的学生来说,差距并不大。但我觉得有一点特别重要,就是在学习中建立起共同的审美,也就是“什么是好的翻译”。在课堂上,译文的形式多种多样,每个人的想法都有道理,都很好,但总有更好。对翻译的追求是无止境的。
除此之外,多数语言学习者都在尝试探索新的领域,在面对新的技术潮流能够获取新的技术和技能。我认为语言学习方式本身就是一种可迁移的学习方法,适用于任何领域。在所有沟通场景里,分析句式、揣摩意图、理解内涵、精准传达,这些能力都可以帮助你更好地解决问题—“Be the solution”。
学姐寄语
现在又处在申请季中,希望大家找好方向,耐心等待。
“总是播种,常常期待,有时收获”
希望语言也能帮你开拓出一片新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