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7日,英语语言文化学院王峥副教授给学院师生带来了主题为“外语国际期刊论文发表分享”的讲座。
讲座由研究选题、论文结构、期刊选择和论文投稿后的修改四个部分组成。王老师结合自己实证性文章的投稿经验,首先介绍了在选题前可以大量阅读文献,寻找前人的创新点、结论和不足之处。面对海量文章,可以采取先看摘要再决定是否看全文的做法。选题也很重要,我们首先要了解自己领域内相关的重要的SSCI期刊,关注阅读最新文章,查看文章最后的局限性部分,从而把握本领域及相应期刊的研究热点和走向。
选好题目以后,应该按照如下结构来撰写论文(适用于数据分析类的实证文章):1. Introduction (研究背景或介绍导入),2. Literature review文献综述(前人研究和尚未解决的问题,提出自己想研究的问题)3. Method: participant, instruments, procedures (研究方法和过程) 4.Results (数据结果) 5. Discussion (数据说明什么问题) 6. Conclusion (重要结论,意义和启示) 7. Limitations (数据的局限性)
在期刊选择方面,王老师介绍了web of science这个强大的外文文献数据库,介绍了几种期刊搜集,论文搜集的方法,以及我们应该善用JCR(Journal Citation Reports), 指出可以优先投稿3区,4区的期刊,优先投稿小众期刊(即期刊投稿范围相对狭窄,只针对一个类别的期刊),有时还需要查阅该期刊中中国学者的发文数量。
投稿前也有一些准备工作,比如manuscript (论文主要内容,文本文件),figures (特殊的图片要求),tables, cover page (作者的联络数据),cover letter (通讯作者写给editor的信),这些都是 SSCI期刊投稿材料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提前做好准备。
投稿后的结果,不仅仅有修改后接收和拒稿,也有拒稿后但欢迎再投稿这第三种可能,即该期刊希望作者有机会能够再投回来,因为他们可能觉得论文不错,但有些让人产生疑问的内容,可以再继续补充理论,实验,数据等。
通过王老师的精彩分享,我们不仅了解到了撰写国际期刊论文的一般流程和基本方法,也有了不懈尝试的信心,因为即使是被拒稿,我们依然有着可以再投本刊或其他刊物的可能。
撰稿:曾光
摄影:跨文化交流中心
审核:温冬梅